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1.使用性向量表來做為職能量表 |
雖然性向也屬於人的「特質」,但是職能更強調的是「行為結果」,因為一個人心裡想的往往和他所做出來的不一樣,因此性向測評量表並不能完全取代職能測評量表。
|
2.難以防止作答者不誠實回答問題 |
如果測評結果只是用來評估自己,而不是要給第三者或是求職公司看,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會誠實回答,但如果是用來求職,則大多數的人都不可能完完全全的照自己真正的狀況作答。Mahar,
Cologon & Duck(1995)的研究顯示,應徵者會根據不同行業的刻板印象來調整其作假方向。
Ellingson, Sackett & Hough(1999)的研究也發現,應徵者若在人格測驗中作假,會造成16%至60%的甄選決策是錯誤的。但是目前市面上的量表大都以「量尺式」的設計方式,很容易就會被猜到該題項的用意,因此難以防止應徵者不按照自己真正的狀況作答。 |
3.欠缺職場文化和世代價值觀考量 |
目前市面上許多的測評量表,都是移植歐美或是日本等地,但是華人的職場文化和工作型態和這些國家的人並不盡相同,因此這種翻譯過來的量表,其實並不完全適用於華人。
另外,不同世代的員工,也會有不同的價值觀,例如X世代的價值觀是:自我保護、追求個人成就、現實感強,Y世代價值觀則是:「名利」擺中間。一般的測評量表並不會針對不同世代的測評者做不同的結果判讀,也因此影響了測評的準確度。 |
![]() |
![]() |